A.習性結合
B.教學相關
C.觸類旁通
D.不憤不啟
二、簡答題(共5道題,每題5分,共25分)
1.簡述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和研究型課程的關系。
2.簡述教學過程的特點。
3.簡述班主任在教育中的作用。
4.心理輔導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5.性格差異的教育意義有哪些?
三、材料分析題(共2道題,每題15分,共30分)
1.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教學生識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師告訴學生如何區(qū)別“買”和“賣”兩個字時說:“多了就賣,少了就買!睂W生很快就記住了這兩個字。還有的學生把“干燥”寫成“干躁”,把“急躁”寫成“急燥”,老師就教學生記。骸案稍锓朗Щ穑痹瓯囟遄!睆拇艘院螅瑢W生對這兩個字再也不混淆了。
問題:這些教法有何心理學依據(jù)?
2.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為了擺脫知識性德育、灌輸式德育在實踐中的尷尬困境,提高學校德育的時效性,眾多專家、學者提出了生活德育的構想,即德育起源于人們的生活,而且也應當回歸生活,并認為這是學校德育范式的一個根本轉(zhuǎn)換。
問題:請具體闡述回歸生活的德育理念的特征。
四、教學設計題(共1道題,每題35分,共35分)
材料二:
紀昌學射
飛衛(wèi)是一名射箭能手。有個叫紀昌的人,想學習射箭,就去向飛衛(wèi)請教。
開始練習的時候,飛衛(wèi)對紀昌說:“你要想學會射箭,首先應該下功夫練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個目標,不能眨一眨!”紀昌回家之后,就開始練習起來。妻(qī)子織布的時候,他躺在織布機下面,睜大眼睛,注視著梭子來回穿梭。兩年以后,紀昌的本領練得相當?shù)郊伊恕褪怯腥擞冕槾趟难燮ぃ难劬σ膊粫R幌隆?/P>
紀昌對自己的成績感到很滿意,以為學得差不多了,就再次去拜見飛衛(wèi)。飛衛(wèi)對他說: “雖然你已經(jīng)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你的眼力還不夠。等到練得能夠把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東西的時候,你再來見我吧!”紀昌記住了飛衛(wèi)的話;氐郊依,又開始練習起來。他用一根長頭發(fā),綁住一只虱(shī)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邊,聚精會神地盯著它。那只小虱子,在紀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來,練到后來,大得竟然像車輪一樣。
取得了這樣大的進步,紀昌趕緊跑到飛衛(wèi)那里,報告了這個好消息。飛衛(wèi)高興地拍拍他的肩頭,說:“你就要成功了!”于是,飛衛(wèi)開始教他怎樣開弓,怎樣放箭。
后來,紀昌成了百發(fā)百中的射箭能手。
請在上述三個材料中任選其一,就課堂教學目標及某一教學環(huán)節(jié)(譬如課堂導入、講授新知識等)進行教學設計。
一、單項選擇題
1.C【解析】教師的自我反省能力不屬于教師的教學能力。
2.C【解析】楊雄《法言?學行》中言:“師者,人之模范!
3.C【解析】注意是指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
4.B【解析】宋代以后,程朱理學成為國學,儒家經(jīng)典被縮減為《四書》、《五經(jīng)》,并成為教學的基本教材和科舉考試的依據(jù)。
5.D【解析】強化理論的提出者是斯金納,屬于行為主義流派。
6.B【解析】教師由于扮演學生的楷模而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7.D【解析】《義務教育法》第1條規(guī)定:“為了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保證義務教育的實施,提高全民族素質(zhì),根據(jù)憲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8.B【解析】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有文化修養(yǎng)和多種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諧發(fā)展,教育內(nèi)容比較豐富,教育方法也比較靈活。
9.A【解析】《學校衛(wèi)生工作條例》屬于教育行政法規(guī)。
10.B【解析】進行體態(tài)表達技能的訓練基礎是與口語表達配合的訓練。
11.C【解析】“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一詞原是蘇聯(lián)領導人斯大林對作家的稱謂,后來被教育家加里寧引用到教育界。
12.B【解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的意思是說:教學沒有條理,不按學習的認知規(guī)律進行,就會讓人感到頭緒混亂而難以理解。
13.C【解析】行動研究法是由實際工作和研究人員共同參與,以解決實際問題和提高教學行動的自覺認識為目的的研究方法。
14.B【解析】性格是人格的核心,而自信、堅強和勤奮描寫的恰好是人的性格特征。
15.C【解析】教學活動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組成的雙邊活動,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起主導作用。
16.C【解析】談話法也叫問答法。
17.B【解析】從“角”這一概念而影響到“鈍角”、“銳角”等概念的學習,屬于垂直遷移。
18.C【解析】小學生還不具備抽象思維,只能從范例中學習,還不具備發(fā)現(xiàn)學習或從問題解決中學習的能力。
19.D【解析】小學生記憶的主要方式是形象記憶。
20.c【解析】發(fā)現(xiàn)問題是問題解決的首要環(huán)節(jié)。
21.B【解析】課堂管理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具有促進和維持兩大功能。
22.D【解析】實驗室實驗需要嚴格控制條件以進行研究。
23.B【解析】在我國招生專業(yè)目錄里,由傳統(tǒng)的語、數(shù)、外等專業(yè)設置改為“小學教育專業(yè)”,這表明國家把小學教師的培養(yǎng)定位在通才教育上。
24.B【解析】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學校教育必須以教學為主。
25.B【解析】“環(huán)境決定論”認為,人的發(fā)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諸如環(huán)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響和學校的教育等。“嚴師”和“棍棒”即為外在壓力。
26.A【解析】奧蘇伯爾認為學生獲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同化。
27.B【解析】將失敗歸因為不努力,可以促使學生以后努力學習以獲取成功;將成功歸因為努力,可以促使學生以后學習繼續(xù)保持努力狀態(tài)。
28.C【解析】診斷性測試能夠反映學習中常見的錯誤,診斷學習困難,特別是能找到困難的成因。診斷性測試的目的是發(fā)現(xiàn)問題,評分不作為正式成績。
29.A【解析】墨子以“兼愛”和“非攻”為核心思想,同時注重文史知識的掌握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還注重技術的傳習。
30.C【解析】觸類旁通是心理學上的一種遷移。
二、簡答題
1.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和研究型課程三者之間關系緊密,基礎型課程的教學是拓展型、研究型課程的學習基礎。拓展型課程的教學是研究型課程的學習基礎。拓展型、研究型課程的學習,對基礎型課程的教與學兩方面都起著至關重要的增益促效的基礎作用。
2.(1)直接經(jīng)驗與間接經(jīng)驗相結合;(2)掌握知識與發(fā)展智力相統(tǒng)一;(3)教學過程中知、情、意統(tǒng)一;(4)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動性相結合。
3.(1)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2)班主任是校長、教導主任的有力助手;(3)班主任是各任課老師的協(xié)調(diào)者;(4)班主任是學校、家庭、社會的溝通者。
4.要做好心理輔導工作,必須遵循以下基本原則:面向全體學生原則,預防與發(fā)展相結合原則,尊重與理解學生原則,學生主體性原則,個別化對待原則,整體性發(fā)展原則。
5.性格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式,同時也作為動力因素影響學習的速度和質(zhì)量。因此,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學校教育更應重視性格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內(nèi)容的選擇和組織更好地適應學生的性格差異。
三、材料分析題
1.【答案要點】這些做法對我們有很好的啟發(fā)和借鑒作用。心理學的知識告訴我們,凡是有意義的材料,必須讓學生學會積極開動腦筋,找出材料之間的聯(lián)系;對無意義的材料,應盡量賦予其認為的意義,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識記,記憶效果就好。簡言之,教師應教學生進行意義識記。
2.【答案要點】(1)回歸生活的德育是一種體驗式的德育;(2)回歸生活的德育是一種終身性的德育;(3)回歸生活的德育是一種開放式的德育;(4)回歸生活的德育是一種實踐性的德育。
四、教學設計題
答案:略。